- 胶粘土特产背后 透视着食品安全管理断链
- 中国农业网[资讯中心] 发布时间:2015-05-05 信息来源:中国江苏网
- [打印] [关闭] [查看评论] [专家答疑] [加入收藏夹] [推荐给朋友] [发布类似信息] [繁體中文]
-
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人都在利用假期旅游,大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也都爱带点土特产品,好像在原产地买的特产都会物美价廉。不过也有些地方的特产市场,专门利用游客的这种心理设下了不少的陷阱。
在一家店门口记者看到有两个人正在拿胶水粘人参,他们把一些人参的边角料粘到手里人参的芦头上。粘完后就变成芦头很长的人参,行内人管这样用胶粘过的参叫工艺参。经过“加工”成型并经过“精心”包装的人参,看上去包装精致、芦头很长。芦头是人参的根茎,芦头越长说明它生长的年头越长,也就越能卖上价钱。
当地人告诉记者,像这样以次充好、以假乱真销售东北特产的现象在这个批发市场里存在多年,当记者询问对这样的现象有没有人管时,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回答:“不知道你们当地是什么法律,在我们这块儿还可以,没有什么管的。”这些人参卖出去都是用来吃的,但这粘参的胶水可不是什么食用胶,就是普通的502。
食品安全单位问题并不是没有部门来管理,从种养殖到市场再到消费、从田间地头流通到餐桌,每一个环节看似都有不同的部门在监管。但是,这根管理链条怎么就断了,怎么就连不成一根完整的管理链条呢?
“民以食为天”,舌尖上的安全一直都是人民最为关注的安全,食品安全事故一再频繁的出现,主要有两个原因。其一是利益驱使不良商家、商户、经营者为为追求更大经济利益从中“作梗”;其二是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存在多元化现象,俗话说:“龙多不治水”,监管主体多了,就容易形成监管漏洞,从而就导致部分食品安全问题监管不到位。
面对食品安全问题,我们急需一个执法严明、工作效率高、执法频率繁的监管部门,对那些有意、故意、恶意制造有毒有害、危害民众的不良商贩、商户、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等不法份子进行严厉打击,涉及违法的严格依法处置,追究刑事责任。使人们面对“舌尖上的安全”真正放心。
- 中国农业网编辑:本信息仅供参考,使用前请核实。
- [荐]哈尔滨北大仓食品有限公司
- [荐]黑龙江润晗羊米北京办事处
- [荐]云水相约樱桃种植合作社
- [荐]黑龙江丹凤鹅雏孵化场
- [荐]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雪乡电子设备制造厂
- [荐]哈尔滨市阿城区宝丰特种果树苗木繁育场
- [荐]哈尔滨工程大学红外技术研究所
- [荐]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乡个体工商户(专利..